非反應式研究, 12/3

今天上的非反應式研究 (nonreactive research) ,或稱非干擾式研究 (unobstructed research),看到這個主題,我一開始聯想到之前的圖書館觀察報告,後來才曉得它是屬於量化的研究方法,可分為內容分析法及次級資料分析法。

內容分析法 (content analysis)
定義:蒐集資料、分析文本內容的技術。
資料來源:內容指的是文字、意義、圖片、符號、想法、標題、或其它可以溝通的訊息,主要是「文本內容」。
特性:(李孟展)
  • 客觀性─內容分析的來源為依照現有的資料記錄進行分析,即便研究者有所不同,資料也不會有所改變。
  • 系統性─內容分析法有系統地將資料進行分類編目,而非單純地蒐集資料內容
  • 量化性─內容分析法將質化的資料內容轉為量化的數值,以量變來推演質變。
  • 敘述性─從內容分析的量化數值,我們可以推演敘述一項假設。
  • 顯明性─內容分析的資料必需和假設有明顯的推理關係。
質化/量化:質量兼具,但結果需計次,偏量化。

次級資料分析法 (secondary sources analysis)
定義:對既存的資料再做進一步的分析研究。
資料來源:次級資料,指其它私人機關團體所搜集整理過的資料。如普查、統計資料。
特性
  • 研究者從既存資料中搜尋與研究問題及變項相關的資料,然後以新的方式達到研究問題的解答。
  • 研究者有時會綜合數個原始資料做次級分析。
  • 可重複抽取資料,以不同的方法分析,不需重複進入研究場域。
質化/量化:量化。

有同學提問內容分析法與歷史比較研究法的差異,

歷史比較研究法 (Historical-comparative, H-C research) (Neuman 2002, ch14)
定義:視研究對象為歷史的一部份,放在文化脈絡的情境中來看。
資料來源:研究者可能用各種方法搜集、分析資料。
特性
  • 適合用來解釋各種社會因素造成的特殊的結果,如:內戰。
  • 適合比較整個社會體系,以瞭解不同社會間普遍或獨特的現象。
  • 研究長期的社會變遷。
質化/量化:質化。

我聯想到一個不算是研究方法,但是是屬圖資領域亦為是資訊科學的分支,資訊計量學。

資訊計量學 (informatrics) (蔡明月, 2003)
定義:以數學的方法應用到資訊現象的測量。
資料來源:各種傳播的出版物,包括書目、網路等。
特性
  • 資訊計量學乃資訊生產力的測量研究。
  • 資訊計量學亦企圖研究資訊社會之構成屬性。
  • 資訊計量學乃與資訊相關之科學化活動,是資訊科學之一實體。所有計畫的施行在於增進資訊建構的處理、儲存與傳輸的效率。
質化/量化:量化。

資訊計量學尚不在社會科學研究法的範疇內,但它本身蘊含理論及研究方法,自成一個領域。

我的分析還不夠,也可能有錯誤的地方,歡迎各位加入討論給予指教,謝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