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學習, 11/5

這一次邀請到陳志銘老師來講授數位典藏支援數位學習之研究

有人說,台灣的補習教育、幼兒教育、軍事教育適合由數位學習的方式來進行。
(張嘉彬,數位典藏支援數位學習之探討。圖書與資訊學刊,58 民95.08  頁70-95)

補習教育,暫分為國教輔導與進修輔導兩方面。國教輔導即我們一般坊間升高中、升大學的補習班,這個階段多屬青春期的學生,有同儕的互相陪伴與刺激,能使學習較具成效。記得以前有個公司專門提供升中高函授教材的(大同?),現已無縱跡,我認為該函授課程即使教材編寫得再怎麼優良,仍無法適用於青春期渴望同儕的學子。階梯英語轉型為現在的階梯數位學位,採多層次傳銷經營模式,且闢有大陸的市場,雖知道有朋友在推動,但礙於其傳銷模式仍令我卻步,無法與之連繫取得階梯經營最新情形,但至少我身邊尚無其學員。另外有些大學以上的課程以遠距的方式兼開同步與不同步的課程。我認為大學以上的教育對象已具成熟的學習心理與態度,故尚可以數位學習的方式提供教學。

因不甚瞭解幼兒教育及軍事教育,目前暫無提供想法。

陳志銘老師是以技術面討論數位學習,他指出數位學習的模式有CAI多媒體輔助教學、 網路學習 (Web-based learning)、行動學習 (Mobile Learning),到情境感知無所不在的學習 (context aware ubiquitous learning)等不同的模式。對於技術面,我相信我們可以做到各種似真實情境的、或是吸引學員注意的各種多媒體、學習輔助工具、虛擬實境的技術,但是教材的維持與更新系統化學習此關鍵因素是在設計數位學習內容與經營模式時不能不考慮的重點。教育是百年事業,不會因傳統或數位教學模式而改變的。就像討論人類的閱讀行為一樣,有了電子書就沒有人看紙本書了嗎? 有了網路就沒人看電視了嗎? 有了DVD就沒有人進電影院了嗎?我認為各有優點,端看學習者選擇,且未來這些不同的形式仍會並存很長一段時間:



逛了一下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劃辦公室的網站,執行單位成效提供了各公部門的教學網站,以數位典藏禔供了學習素材與動畫,大概逛了一下我覺得歷史文化學習網做的還滿有趣的。其它的多是文字型內容,尚無提供進階的互動式學習。學習資源提供了各種學習網站的連結,為臺灣數位學習各主題式資源網站 (subject resources),似主題式資源指引網站 (subject gateway, subject directory)。第一期成果都是無效的連結 (broken link)。

雖然老師亦提到了知、行、思,但是「思」的階段不易達成並進行評估,不管是傳統還是數位學習都應以啟發學習者思考為一大目標。我們目前是學習者,亦期待自己接受任何的「知」與進行任何的「行」之後,都能有獨立的「思」,共勉之。

沒有留言: